Skip to content
Home » 人類的杜卡詛咒

人類的杜卡詛咒

我們看到古代希伯來經文記錄了貪愛(Tanha)和錯誤思想(Kleshas)如何在歷史之初生起。但是被稱為 Duhkha/Duhkka 的痛苦、痛苦或不快樂又如何呢?苦(Duhkha)和貪愛(Tanha)共同構成了釋迦牟尼佛所闡明的四聖諦的基本要素。

同樣,無常,稱為 anicca(巴利文)或anitya(梵文)又如何呢?這種無常的見解斷言一切存在都是短暫的、短暫的和無常的。所有事物,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處於持續變化狀態的化合物,容易衰落和毀滅。它們產生並最終消失。 

古代希伯來聖經是否解釋了無常或無常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看到造物主神的對手(魔鬼或瑪拉)帶領第一批人類悖逆。人類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但這個形象現在被錯誤的思想和渴望所玷污。然後,造物主上帝既回應了他的敵人,也回應了人類。我們稍後看看他對他的對手的回應。在這裡我們看到他如何為物質宇宙、具體的色界或色界(Rūpadhātu)建立輪迴。  

宇宙的輪迴循環——以及其中的一切

造物主首先面對最早的人類,揭露他們的悖逆。然後,他為世界制定了另一個原則——痛苦(duhkha)、無常(anicca)和死亡(Mrtyu)。希伯來聖經記載了造物主上帝是如何宣布這一點的。

亞當在田間工作
Adam 在現場工作
Jan Brueghel,美國警察局已過期,來自 Artnet

17 耶和華上帝又對亞當說:

「因為你聽從妻子的話,
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果子,
地必因你而受咒詛。
你必終生艱辛勞苦,
才能吃到地裡出產的食物。
18 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
你要吃田間長出來的菜蔬。
19 你必汗流滿面,才有飯吃,
一直到你歸回塵土。
因為你是塵土造的,
也必歸回塵土。」

創世記 3:17-19

所有的物質生命(人類、動物和植物)都是由地下的化學元素——“灰塵”構成的。因此,當造物主上帝詛咒“大地”時,他間接地詛咒了從這些大地元素發展而來的所有生命。這影響了整個生態,即驅動生命的系統循環。這些週期將不再和諧。相反,人類將在“痛苦的勞作”中體驗生活。大自然會挫敗人類的工作和努力,從而產生“荊棘和薊”——痛苦。最終,人類的命運將歸於塵土——死亡。 

從現在起,無常或無常將成為宇宙元素的特徵。由於人是由化學元素(碳、氫、氧等)構成的,他會經歷痛苦(duhkha)和無常。在他的凡人一生中,隨著衰老,他感受到了死亡的不斷侵蝕。死亡是所有生物都無法逃避的命運,無論是人、動物還是植物,無一例外。

家庭的苦難和衝突

造物主上帝還發表了一項影響男女關係的聲明。

16 耶和華上帝對女人說:

「我必大大加重你懷孕的痛苦,
你分娩時必受痛苦。
你必戀慕自己的丈夫,
你的丈夫必管轄你。」

創世記 3:16

最初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男性和女性,這種統一將會破裂。相反,從現在開始,他們之間將會發生衝突和競爭。現在,分娩和撫養孩子的角色將是“痛苦的”而不是令人滿意的。

本文通過研究漢字來尋找歷史上確實發生過這一事件的證據

人類歷史,跨越時間和文化,記錄了來自冷漠世界的痛苦、家庭的苦難,以及所有人的疾病、衰老和死亡。這個現實實在太明顯了。但為什麼造物主要對人類的 kleshas(錯誤的思想)和 Tanhas(執著)做出這樣的詛咒呢?

為什麼是苦與死的原則?

“善惡知識樹”所傳授的知識並不是簡單地理解某事。在魔鬼的誘惑下,他在吃那棵樹上的果子時說道:

……像上帝一樣懂得分辨善惡。」

創世記 3:5

上帝並不“知道”善惡,就像人類隨著逐漸學習更多的算術、幾何和代數而“知道”數學一樣。上帝“知道”善惡,即決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神的認識在於決定,而不在於學習。我們可以學習算術規則,但我們無法確定或決定其規則是什麼。我們只是簡單地學習它們。這樣,我們就不能簡單地決定2+2=5,而是得知2+2=4。這是一個超越我們的數學真理。 

到目前為止,男人和女人都相信上帝可以決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魔鬼誘惑的核心是他們不再相信神能決定善惡。相反,就像上帝本人一樣,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本質決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在邁出這一步時,他們宣告自己獨立於上帝。他們脫離他的統治而建立自己的統治。人類決定他也是一個(小)神。

分離至死

因此,人在精神上將自己與他的創造者分開。但這是極其愚蠢的,因為他的生命源頭來自造物主。樹枝需要樹根來維持,因此必須始終附著在樹根上。同樣,人也必須與上帝保持聯合。愚蠢的枝子若自斷其根,很快就會枯萎死亡。這就是當人違背神的命令時所發生的事情。人,這愚蠢的枝子,切斷了自己與生命之源的根源。

靈魂分離

在古希伯來聖經中,死亡意味著“分離”。當一個人肉體死亡時,我們通常只從靈魂與身體分離的角度來看待死亡。在肉體死亡中,人的靈魂與身體分離,人“死亡”。看起來就像居住在身體裡的‘人’已經離開了,身體空空如也,‘死了’。但死亡不僅僅是靈魂與肉體的分離。

《希伯來聖經》認為死亡比死亡更全面。死亡也意味著人與他活著的創造者之間的精神分離。當人類為了“像上帝”而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的那一刻,他就死了。他在精神上與他的創造者分離。這種分離表現在他的羞恥、他的隱藏和他的責備中。他現在被無明的思想(kleshas)和貪愛(Tanha)所奴役。

屬性分離

我們也可以這樣想。佛教宇宙學提出,存在的精神層面分為三個領域,或 dhātus

  • 無色界(Ārūpyadhātu),對應於無色禪那;
  • 色界(Rūpadhātu),對應於色界禪那;和
  • 欲界(Kamadhātu)。 

起初,無形或精神領域與物質或有形領域結合在一起。但當惡欲生起時,神的靈界(Ārūpyadhātu)與色界(Rūpadhātu)分離,靈性死亡隨之而來。那個人的靈性在那一天就死了。因此,肉體的死亡開始了。

婆羅浮屠寺,印度尼西亞Irul OziqCC BY-SA 4.0,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婆羅浮屠寺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廟,其設計反映了佛教宇宙論的三個境界。每個境界都可以用一種受人尊敬的顏色來突出顯示,中間的白色象徵著佛性。下圖描繪了婆羅浮屠寺廟如何反映人們穿越三個領域的旅程。

婆羅浮屠寺Gunawan Kartapranata示意圖CC BY-SA 3.0,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婆羅浮屠寺廟的頂部
Gunawan Kartapranata , CC BY-SA 3.0 , 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分居和離婚

我們還可以用婚姻和離婚作為一個鏡頭來了解發生了什麼。聖經用這個比喻來描述造物主神與人類的關係。當婚姻中的一方提出離婚時,夫妻雙方會分割資產,然後分居。當第一批人類吃了樹上的果子時,他們向創造者提出了離婚。

但資產如何分割呢?

一切(光、能量、信息)都屬於造物主,而人類在任何離婚中都將只保留空虛的黑暗作為他們唯一的資產。為了幫助他們稍微體驗一下這樣的離婚就像造物主同意分居一樣。在這種分離中,人類才稍微嚐到了徹底混亂和解體的滋味。因此,上帝創造了這個輪迴循環,伴隨著永遠存在且不斷增加的混亂和腐爛。這將幫助我們決定是否想在分居成為永久離婚之前恢復婚姻。

造物主愛人類,他計劃贏回人類的愛。輪迴會讓人們重新評估他們的離婚計劃。造物主上帝計劃救贖人類,但人類需要感受和品嚐離開上帝生命的存在是什麼樣的。世界變得更糟,所以我們可以學習。 

但我們違背造物主的決定也讓我們變得更糟。聖經將我們描繪成與我們原來形像不同的敗壞者。正如患者需要了解醫生對其病情的負面診斷一樣,我們也需要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況。接下來我們就這樣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