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Home » 上帝的王國:許多人被邀請,但……

上帝的王國:許多人被邀請,但……

1875 年的卡爾·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1818-1883)出生於一個猶太學者家庭。他的祖父一直擔任拉比,直到他去世。他母親很多代的祖先都是來自意大利塔木德學院的拉比。然而,受伏爾泰影響的馬克思的父親確保卡爾在自由人文主義占主導地位的學校接受教育。

卡爾·馬克思年輕時成為哲學的狂熱學生。然而,後來他開始批判哲學,因為正如他所說,

哲學家只是以各種方式解釋世界,關鍵是要改變它。

卡爾馬克思,1845 年,論文 11,關於費爾巴哈的論文

因此,馬克思著手改變世界,並通過他的著作實現了這一目標,其中最著名的是《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後兩卷由他的同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eidrich Engels) 出版。 

這些著作成為20世紀席捲全球的共產主義革命的意識形態,共產主義革命建立了一種新型政府。

嘗試過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國家

卡爾·馬克思——世俗拉比通過革命推動人類王國

Boris KustodievPD-Russia-1996,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儘管反宗教,並採取“科學”立場,馬克思表現出最大的宗教信仰——只是不是有神論宗教。馬克思通過理論化社會階級在所有社會中相互衝突來解釋人類歷史。在他看來,他那個時代的工人階級(無產階級)將推翻資產階級(控制生產資料的有錢人)。他為一場暴力革命和工人推翻資產階級而鬥爭。列寧和托洛茨基首先實踐了他的想法,領導了 1917 年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革命,從而創立了蘇聯。其他人緊隨其後,使馬克思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世界變革者之一。

你可能會認為,既然馬克思聲稱他的理論有科學基礎,他就會深入研究並與他那個時代的工人打交道。但是馬克思並沒有使用科學的方法論,而是使用了拉比的方法論。他從未涉足過工廠。相反,他把自己鎖在圖書館裡閱讀有關工人的信息,就像拉比們把自己鎖在外面學習塔木德一樣。在他的閱讀中,他只是瀏覽並接受了可以“證明”他已經相信的東西的材料。他以這種方式表現出對自己思想的狂熱宗教信仰。

馬克思認為歷史是革命進步的必然推動力。現行的社會規律支配著這個過程。他的作品讀起來就像無神論者的摩西五經;就像一部受到控制的宗教作品,不是由上帝控制,而是由掌握他的作品的知識分子控制。

人類對公正社會的追求

猶太人一直站在人類尋求良好和公正政治治理的最前沿。卡爾·馬克思就是這方面的一個突出例子,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拿撒勒人耶穌也教導要建立一個公正美好的社會。但耶穌教導說,一個平安(和平與富足)的社會會隨著“上帝的國度”而來。像馬克思一樣,他認為自己是建立這個新社會的領導者。但他並沒有像馬克思那樣把自己關在閱讀和寫作之外來達到目的。相反,他與那些他試圖影響的人一起生活,並直接教導他們關於上帝王國。我們繼續來探索福音書中描繪的拿撒勒人耶穌。

耶穌與神的國度

耶穌擁有權威,疾病甚至大自然都聽從他的命令。他還在登山寶訓中教導王國公民應該如何彼此相愛。愛,而不是革命,是耶穌所預見的社會的基礎。想一想我們今天所經歷的苦難、死亡、不公正和恐怖,因為我們沒有遵循這一教義。 

與馬克思不同,耶穌用節日聚會的畫面來解釋天國的進步,而不是階級鬥爭。這個聚會得以進行,並不是透過革命,將一個社會階級壓在另一個階級之上。相反,他透過廣發邀請及讓人們自由接受或拒絕來建立他的王國。

盛大聚會的寓言

耶穌描繪了一個盛大的聚會,以說明對王國的邀請是多麼廣泛。但反應並不像我們預期的那樣。福音記載:

15 同席的一個客人聽了這番話,就對耶穌說:「能夠在上帝的國坐席的人多麼有福啊!」

16 於是,耶穌對他說:「有一個人大擺宴席,邀請了許多客人。 17 要開席的時候,主人就派奴僕去對客人說,『一切都準備好了,來赴宴吧!』 18 可是,他們都找藉口推辭。頭一個說,『我剛買了一塊田,必須去看一看,請恕我不能參加。』 19 另一個說,『我新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恕我不能參加。』 20 還有一個說,『我剛結了婚,所以不能去。』 21 奴僕回來將這些話告訴主人,主人非常生氣,於是對奴僕說,『快出去到城裡的大街小巷把貧窮的、殘疾的、瘸腿的、瞎眼的都請來。』 22 奴僕說,『主人啊,我照你的吩咐辦了,可是還有空位。』 23 主人又說,『出去到大路上、籬笆旁硬把人拉來,讓我家裡座無虛席。 24 我告訴你們,原來邀請的那些人沒有一個能嚐到我的宴席!』」

路加福音 14:15-24

大逆轉:被邀請的人拒絕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公認的理解被顛倒了——很多次。首先,我們可能會假設上帝不會邀請很多人進入他的王國(這是家中的宴會),因為他找不到很多有價值的人。

那是錯的。 

宴會的邀請發給了很多很多人。主人(這個故事中的上帝)希望宴會圓滿。 

但是意想不到的轉折發生了。很少有客人真的想來。相反,他們找藉口不必參加!想想這些藉口是多麼的不合理。誰會在買牛之前不先試牛就買牛?誰會不先看一看就買一塊地?不,這些藉口暴露了客人的真實意圖——他們對神國不感興趣。

被拒絕的人接受

就在我們認為參加宴會的人數如此之少,也許大師會感到沮喪時,卻出現了另一個轉折。現在那些“不太可能”的人,那些我們都認為不值得被邀請參加盛大慶典的人,那些在“大街小巷”和遙遠的“公路和鄉間小巷”的人,那些“貧窮的人” 、殘廢、失明和跛腳”——我們經常遠離的那些人——他們收到了參加宴會的邀請。這次宴會的邀請範圍更廣,涵蓋的人數超出你我的想像。連我們都不會邀請到自己家裡的人,宴主也要邀請他們。

而這些人來了!他們沒有其他競爭利益來分散他們的愛,所以來參加宴會。神的國度滿了,主人的旨意成就了!

耶穌講了這個比喻,讓我們問一個問題:“如果我收到邀請,我會接受去上帝王國的邀請嗎?” 還是相互競爭的興趣或愛情會讓你找藉口拒絕邀請?你我都被邀請參加這個王國宴會,但現實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出於某種原因拒絕邀請。我們永遠不會直接說“不”,所以我們會找藉口來掩飾我們的拒絕。在內心深處,我們有其他的“愛”是我們拒絕的根源。在這個比喻中,拒絕的根源是愛其他事物。那些最先被邀請的人愛這個世界的事物(由“田地”、“牛”和“婚姻”代表)勝過愛神的國度。

不義的祭司的比喻

我們中有些人愛這個世界上的事物勝過愛神的國度,所以我們會拒絕這個邀請。其他人喜歡或相信自己的正義功勞。耶穌還在另一個故事中以一位宗教領袖為例教導了這一點:

Distant Shores Media/Sweet Publishing,  CC BY-SA 3.0,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耶穌對那些自以為義、藐視別人的人講了一個比喻: 10 「有兩個人到聖殿裡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11 法利賽人站在那裡自言自語地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別人那樣勒索、不義、通姦,也不像這稅吏。 12 我每週禁食兩次,奉獻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

13 「但那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頭也不敢抬起來,捶著胸說,『上帝啊,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

14 「我告訴你們,二人回家後,被上帝算為義的是稅吏而不是法利賽人,因為自高的人必遭貶抑,謙卑的人必得尊榮。」

路加福音 18:9-14

我們禁止自己進入

在這裡,法利賽人(像牧師一樣的宗教教師)在他的宗教努力和功績上似乎是完美的。他的禁食和施捨甚至超過了要求。但他相信自己的義。這不是亞伯拉罕很久以前表現出來的,當時他僅僅通過謙卑地信靠上帝的應許就得到了義。事實上,稅吏(當時是一種不道德的職業)謙卑地求饒。相信他已經得到憐憫,他回家時“稱義”了——在上帝面前是正確的——而法利賽人(祭司),我們以為他是“在上帝面前是正確的”,但其實他的罪仍然算在他身上。

所以耶穌問你我是否真的渴望神的國度,或只是眾多興趣中的一種?他還問我們信靠什麼——我們的功勞還是上帝的憐憫。

布爾什維克革命 (1921)
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 , PD-US-expired , 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理想的共產主義國家

馬克思主義學說教導說,階級革命將帶來人類社會的最佳狀態。耶穌教導說,只要接受邀請,上帝的王國就會發展。全世界的歷史編年史記錄了馬克思主義對世界造成的無法形容的恐怖和殺戮。將其與耶穌的直接追隨者在他離開後立即建立的社會進行比較。

44 信徒聚在一起,共用所有的東西。 45 他們把田產家業變賣了,按照各人的需要把錢分給大家。 46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地聚集在聖殿裡敬拜上帝,又在各人家中擘餅聚會,以歡喜、慷慨的心分享食物, 47 讚美上帝,受到眾人的喜愛。主使得救的人數與日俱增。

使徒行傳 2:44-47

這些人活出了馬克思所提倡的口號: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卡爾·馬克思,1875 年,哥達綱領批判

這些人締造了馬克思所夢想的社會,而馬克思的追隨者千方百計也無法實現。

為什麼?

馬克思沒有看到實現平等社會所需的那種革命。我們同樣有看不到所需革命的危機。這場革命並不像馬克思所教導的那樣發生在一類人對抗另一類人的層面上,而是發生在每個考慮接受邀請進入上帝王國的人的心靈中。當我們將耶穌關於心靈的教導與其他偉大的猶太人關於人類心靈的思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進行比較時,我們會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