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曠野的熱情
歷史記得Simon bar Kokhba (Simon ben Kosevah) 是在公元 132 年至 135 年期間領導並使最後一次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的叛亂失敗的人。作為猶太民族自封的王子,他要求所有猶太人都跟隨他參加反對羅馬的獨立戰爭。他領導了這次起義,因為羅馬人打算在耶路撒冷廢墟(因公元 66-73 年失敗的起義而毀壞)上建造另一個異教徒城市 (Aelia Capitolina) 。這座城市將有一座供奉異教羅馬神朱庇特的神廟。 雖然他最初在猶太荒野的基地取得成功,但當羅馬帝國軍團全力反擊時,他們的命運發生了轉變。巴爾科赫巴和無數其他猶太叛亂分子在羅馬的最後勝利中慘遭殺害。在他被擊敗之前,許多猶太聖人,包括拉比阿基瓦 (Rabbi Akiva),密西拿的主要貢獻者之一,都宣布他為彌賽亞。 巴爾·科赫巴 (Bar Kokhba) 將他在沙漠荒野中的宗教熱情用於對抗外部敵人——羅馬帝國。他的願景是只有當外族軍事力量被驅逐,及將錫安從外國佔領中解放出來時,彌賽亞和平才會到來。 Bar Kokhba 與施洗者約翰的對比 巴爾·科赫巴 (Bar Kokhba) 對來自曠野的宗教熱情和救世主的熱情,與他100 年前的同胞施洗者約翰相似。然而,儘管他們同樣熱心,他們在如何看待根本問題和根本解決方案方面存在差異。比較這兩位革命者將幫助我們理解關於人類處境的相互競爭的觀點以及福音提出的解決方案。 世俗歷史中的施洗者約翰 像 Bar Kokhba 一樣,施洗者約翰引起了很多爭議及關注。一世紀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斯這樣稱呼他:… 在曠野的熱情